一、行业市场规模
截至2025年9月30日,福州市依法许可网约车平台公司94家,实际运营71家,有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分别为3.7万张、12.8万张。本季度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0.27万张,同比减少42.6%;本季度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0.46万张,同比降低16.7%。
二、市场运行情况
2025年第三季度,福州市日均在营网约车2.8万辆,占总车辆数76.4%,单车日均订单17.3单,同比下降2.8%,单车每小时平均营收约36至37.5元,日均工作时长约10至12小时,月均收入约6000至7000元。
三、行业监管情况
(一)诉求办理情况。
第三季度,共受理办结12345、12328等网约车行业投诉3128起,其中主要类型为:投诉平台判责1262起、驾驶员服务质量1178起、租车合同纠纷373起。乘客和驾驶员投诉量高的平台公司有:福州滴滴畅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福州领行智享科技有限公司(T3出行)、福州优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曹操出行)、福州哈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哈啰出行)、前行无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台江分公司(前行出行)、阳光车导信息科技(福州)有限公司(阳光出行)等。乘客和驾驶员投诉率较高的平台公司有:福州力立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力力出行)、清月(福州)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悦行出行)、福州飞嘀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飞嘀打车)、福州海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小拉出行)等。
根据投诉量分析,涉及驾驶员合同纠纷较多的线下租赁或驾驶员招募公司有:福州优车联动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福州君安闽行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福州及时州雨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汇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福州荣畅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启鸿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福州途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二)违法查处情况。第三季度,交通执法部门共查处各类网约车违法行为258起,违章量较高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有:福州滴滴畅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福州海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小拉出行)、福州领行智享科技有限公司(T3出行)、重庆渐臻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同港出行)、福建省保交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保交出行)等。主要违法类型为提供服务车辆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提供服务驾驶员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四、市场预警提示
根据第三季度运营数据分析,目前我市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车辆闲置率较高,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为此提醒广大从业人员:
(一)审慎理性投入。当前网约车市场已进入经营淡季,对收入影响较大。有意向进入网约车市场从事经营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充分了解网约车有关法规政策和市场经营风险,认真考量市场变化,客观分析运营成本,理性评估预期收入,谨慎投资或择业,避免实际运营与预期目标出现较大偏差。部分平台公司及其线下租赁公司由于经营压力增大,存在经营风险,建议从业人员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公司及线下租赁企业接入或租车运营。
(二)依法依规经营。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人员及车辆,均须先取得合法营运资质后方可开展经营生产活动,未取得相应证件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交通执法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查处。从业人员请勿轻信所谓“先上岗后考证”和新手“免罚保护期”等诱骗性言论。同时,顺风车平台不得向营运车辆派发顺风车订单,私人小客车驾驶员不得借顺风车名义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三)谨防各类风险。从业人员不要盲目相信部分租车公司口头承诺的高收益、高奖励、高补贴等,谨慎选择“以租代购”“零押金租车”“融资租赁”及XX宝/XX租/X信APP代扣等模式。在租赁网约车时,务必仔细确认协议内容,详细了解自身权益和违约条款,以及网约车平台接入、派单及收益分配规则,避免因未看清或误解协议条款,导致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签订租车协议前,应认真检查车辆状况,有问题当场提出,并留存提车时的车辆照片,防范还车时遭受“提灯定损”式恶意验车,承担高额违约金、赔付金。我市考取、办理网约车驾驶员证及车辆运输证不收取任何费用,未指定车辆品牌、车辆卫星定位设备及运营商。请勿相信任何高收益、包办车辆运输证、包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等虚假宣传及承诺。在站点充电时,要警惕非法借贷等违规小卡片广告,避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四)确保安全运营。广大网约车驾驶员要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切勿饮酒后驾驶,不要有超载、超速、疲劳、分心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要主动礼让斑马线、行人、电动自行车,增强防御性驾驶意识。网约车平台公司要强化动态监控和限速提醒,按规定全量、真实向行业平台传输数据,落实降抽佣举措,按要求购买承运人责任险等相关保险,不得以冲单奖励等方式诱导驾驶员超负荷在线运营,对超速、疲劳驾驶、异地经营等违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醒、矫正,确保行业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福州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2025年11月21日
风险案例:
大学刚毕业的小李想找一份临时性工作,于是在招聘网站上联系了一家从事网约车租赁的H公司。第二天,小李前往H公司签合同。由于是第一次开网约车,小李心想先试试,于是很干脆签下了三个月租车合同,也没有认真看协议条款。
三个月租期满后,小李觉得收入未达预期,不打算继续租车,于是前往H公司还车。在验车时,H公司员工对着车辆各个部位进行检验一遍后,指出小李车辆在租赁期间产生多处划痕,要收取修复费、折旧费等费用共计2300元。小李十分气愤,认为一些可以抛光简易修复的细微划痕,H公司却要求按照整面重新喷漆的标准收费,有的划痕甚至不是在其租车期间产生的,H公司却将责任算在了他的身上,认为H公司存在“提灯定损”式恶意验车行为。但企业员工对小李的质疑提出反驳,反问其有没有留存提车时的照片,证明其所述情况真实,不然就要按照车辆现存的划痕赔付。小李这才发觉自己当初合同签得随意,提车时也没有认真验车,更未留存相关照片,为自己的草率感到懊恼不已,但为了避免被H公司起诉,也不得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车损赔偿金。后续小李将其经历向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了反映,经行业管理部门召集涉及的平台公司、租赁公司开展现场核验和反复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将车损金额核减至400元,流水结余现场结清。
案例解析及风险提示:从上述案例来看,H公司存在“提灯定损”式恶意验车行为,损害驾驶员合法权益现象。同时,小李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认真查看合同条款,也未在提车时认真核验车况等问题,导致自身权益受损。为此提醒广大从业人员:一是要选择正规租赁企业。租车前应多方比较,选择有营业执照、名下车辆有营运资质、信誉度高的正规租车企业,不要选择证照不全或提供无证车辆的企业。可以通过其他驾驶员了解对各租车企业的评价,选择口碑良好的企业租车。二是要规避租金低价陷阱。应选择租金合理的租赁车辆,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车辆,需保持警惕,谨慎对待,避免因贪图便宜遭遇消费欺诈,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三是要审查租车合同。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车辆,在签订租车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体现车辆型号、车况、保险、收费标准、违约责任尤其是车损违约赔付标准等事项。四是要认真查验、试驾车辆。租车前应仔细检查车辆的车况,如发现车辆有损伤、划痕的,应现场指出。相关验车情况可拍照留存,以备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车损纠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